訪問法
Street visit & interview
透過對話來蒐集研究對象對於訪談問題的想法,實施方式面對面進行面談或以電話做訪談。現代人也會利用網路軟體進行視訊或通話,以解決無法和受訪者近距離面談的困擾。訪談的對象又分為個人訪談和團體訪談,個人訪談可以讓受訪者充分發表意見、進行更深入的了解;團體訪談可藉由多人發表意見,刺激彼此的想法,進行腦力激盪。
實作流程-街頭短訪
短訪前準備階段
擬定訪綱,訪綱長度盡量精簡,最長不超過5分鐘為佳。問題必須簡明扼要且具有強烈目的性,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匆忙的路人的回饋。
隨機街頭訪談
在街道上通常難以遇到願意停留的路人,建議藉由定義的問題找尋適合的場域,並在對應的場域尋找訪問對象,執行起來會比較容易。
需保持微笑與正向,人們都喜歡正向的性格。
整理10個人物故事
需以主題定義分類的準則,以此分類大量的訪談結果,較容易得到適合的人物故事。人物故事須包含該人物的表面形象、回答時的文字紀錄、重點特徵等等。

個別整理人物誌
相較於街頭短訪,深度訪談的人物誌需更加詳盡。需有更完整的個性量表、痛點分析以及明確的使用者需求。
方法分析
優點
相較問卷法具有彈性,當受訪者不了解時,訪員可以重述問題、臨機應變。
訪員面對受訪者的動機缺乏時,可以立即設法改善,並可以鼓勵其答完全部的問題。
訪員可以藉由肢體語言、眼神等生理反應評估受訪者回答問題的真實性。
可以控制問題的呈現次序,依照當下的對話情境調整。
缺點
花錢且費時。
訪問時受訪者有其它事要做,受訪者的合作和認真態度受影響,其回答問題的真實性有偏差。
訪員因個別差異如性別、年齡、衣著、外表、知覺會對訪問結果有很大影響。
實作流程-深度訪談


深度訪談前準備階段
訪談須以發散式展開,不建議設定過度目的性的問題。如: 你是否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愉悅? 此類問題易造成訪談不連貫,且難以問得受訪者心中的感受。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,讓受訪者將自己的經驗一層一層的挖出來。若能提前知道訪談者的背景資訊,能針對訪談的對象設計特定的問題,加深訪談的深度。
進行訪談
研究者要細心、保持沉默、避免任何干擾的活動,在記錄時,要對受試者的行為表現作出正確快速的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