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KJ法
結合腦力激盪、分類法、歸納法。將設計中的不同想法、意見和經驗不加取捨的完全收集起來,再將所收集的事實透過集群歸類合併和整理,發展出具知識架構、邏輯的合併圖,從圖中整理出問題思路,幫助創意思考的進行。
使用流程
發掘大面向問題
發現大面向的問題,再決定具體的問題,才能深入找到解決方法。
腦力激盪的討論
進行腦力激盪的討論,有利於打破現有思考的框架,進行更創造性與跳脫性思維。
具象化資訊
將討論的內容資訊答案以「具有關鍵意義且清楚具象的字句」記錄下來,而且每一張紙片只寫一個答案,讓資訊切割並且單元化才能讓討論者們清楚明瞭。
歸納分組
將紙片全部攤開,把屬性類別相同的紙片放在一起加以分成小組,若出現單張無法歸類的紙片,則原封不動並視為一個小組,再將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同性質做出歸納。
命名群組
將歸納好的群組進行命名,並寫在一張新的紙片上,放於歸納好的群組之最上方。
檢查有無缺失
將分類好的類別進行檢查,檢視類別中的小組分類是否有重複或錯誤以及缺失,再進行新增或淘汰以及修正;最後類別以不超過十組為原則。
排序重要程度
分類好之後找出最重要的類別,並且排列類別內容的重要程度。
畫圈連結
以最關鍵的類別為中心,將其他次要類別用箭頭符號、虛線以及畫圈進行連結,整理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聯性與相互之間的影響,才能規劃出解決先後順序的流程。

定期追蹤
提出建議方案、決策,並執行,後續定期及不定期追蹤,直到問題解決為止。

方法分析
優點
-
整合雜亂資訊。在思緒凌亂、意見眾多的情況下找到整合方法。
-
成員的一致性。因為每位成員都有足夠的發言空間,最後的方案也更具備整體性,減少團隊內部消耗。
-
訓練思考與統整。整套方法從發散到收斂,促進團隊學習新能力。
-
不用緊繃的專業氛圍。丟掉嚴肅的專業,用輕鬆的方式討論。
-
將非數據資料客觀化。將難以統整的觀點轉化成客觀的方案記錄下來。
缺點
-
需要坦誠的態度。
-
要有經驗的主持人。需要有人清楚這套方法的邏輯,帶領大家行動與思考。
-
研究性質不高。主要目的是凝結共識,產生新想法突破現況。
-
耗費心力與時間。
bottom of page